建设法治和谐新安远
安远三中 初三(1)班张艺馨 指导教师:叶镇英
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,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,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。法治兴则国兴,法治强则国强。为此,中共中央印发了《法治中国建设规划(2020-2025)》,主要内容如下:全面贯彻实施宪法,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。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,以良法促进发展,保障善治。
那么,同学们就应当先了解几个概念。
什么是法治?
法治就是用法律治理国家有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之说。形式法治指依法治国、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、制度及其运行机制;实质法 治指良法统治,法律至上,法律主治,制约权力、保障权利的价值、原则和精神。
什么是违法?
违法就是违犯法律或法令。
在大众生活中,人们可能觉得违法离自己很远。其实,平常的一些“小事”都可能是违法行为!
例如: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得苏某丢失的手表,拒绝归还。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,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。因为我国民法典规定,拾得遗失物,应当返还权利人。
又比如我身边发生的一起校园欺凌事件。同校的五个女生放学后将杨某围堵在卫生间,连扇其巴掌,嘴上也不停在侮辱杨某,在整个过程中,杨某都未反抗。而在随后的处理中,因五个女生违反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却还未到承担年龄。学校做出了批评教育并劝退回家的决定。
由此可见,法律的权威是不可动摇的,生活中也处处有法。我们一定要做尊法、学法、守法的好公民。
那么,什么是比一般违法更严重的犯罪呢?
犯罪就是危害社会而应处以刑罚的行为。
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冲动犯罪的行为。如2016年的“13岁少年为争夺遥控器,持斧头砍死爷爷并藏尸”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冲动犯罪。那么中学生应该如何预防犯罪呢?首先,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。其次,应增强法治观念,依法自律,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。
所以,我们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让“遵守法律”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我们要坚持法律之上,共筑法治安远!